小编接着上篇说,提尔皮茨作为马汉海权经典理论的忠实信徒,为德皇威廉二世提供了一个公式:大海军=海外利益=世界大国,为实现这一目标,建设一支大洋舰队,维护海外利益,创建了“风险理论”,该理论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假设:
一是英国因为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利益,所以不可能把大部分主力舰集中到本土对付德国,那样的话,英国在远东、美洲和地中海的利益将被俄国、美国和法国侵占;
二是英国陷入布尔战争中,不可能集中财力与德国展开海军战舰建造竞赛。
风险理论分有两个层面:
一是理念与观念上的,即德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来保护海外贸易与殖民地,德国海军的实力只须使最强大的海军(指英国海军)要毁灭它都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,代价之高将损害其世界海军的地位,于是只要想到这种风险,即是以此产生吓阻作用。
二是实际上的,所以德国要按照风险理论打造一支“风险舰队”。英国是德国最危险的海上敌人,德国要拥有英国海军总兵力2/3的海军力量。若英国与德国交战,带来的巨大损失将使英国的海上霸权永远无法恢复到战前的水平。
结论是:英国在权衡利弊之后,将会容忍德国舰队的存在,并和柏林协商平分世界海上霸权。
因此,从年11月开始,德国通过一些列海军扩军法案。第一次舰队法案提交帝国议会,并于次年通过。
年,真正基于风险理论制定的第二次舰队法案通过。
年5月,因为英国通过费希尔改革,制造出了“无畏舰”,从此世界进入了“无畏舰时代”,大炮巨舰主义达到顶峰。所以德国通过第二舰队法案第一补充案,开始建造首级拿骚级无畏舰,共建了4艘。
年3月,第二舰队法案第二补充案通过,开始建造赫尔戈兰级无畏舰(4艘)和凯撒级无畏舰(5艘)。
年5月,第二舰队法案第三补充案通过,开始建造国王级无畏舰(4艘)。
截至一战爆发前,德国海军拥有17艘无畏舰,5艘战列巡洋舰和22艘前无畏舰。德国海军成为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军。
今日炉边语:中国有句古话,“物极必反,盛极而衰”,事物发展是有其规律的,产生、发展、鼎盛、衰落,就像四季轮回,五行变化。短短十年间,德国海军迅速崛起,英国面对这样的情况,会如何抉择呢?请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