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骚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忠信之路记神的仆人万鲍贤玲八 [复制链接]

1#
教会生活年11月底,妈妈带着小珉和锡安,二姨带着她两儿子陆惠晨和陆惠勤,一起来到美国看望外公。我们一行人先抵达洛杉矶。我们的舅公张宜纶弟兄到机场接我们,并送我们去到他儿子丹尼舅舅家小住。过后,我们去了罗得岛小阿姨家,也看望了住在附近老人院患老年痴呆的外公。此后二姨一家住小阿姨家,妈妈带小珉及锡安住新泽西三姨家。来美初期,小珉做住家保姆,锡安就读附近一所中学。不久二姨一家人由朋友介绍搬去俄亥俄州,两个孩子取得奖学金,就读该州的州立大学。当听到表弟们的好消息后,小珉的情绪有些沮丧,她多么想也能在美国上大学,却为生活所需而打工。那天晚上,妈妈一反常态(中式父母一般有不亲儿女的习俗),抱住她说:“不要难过。要坚信神,再怎么困难,祂一定会给我们开路的。”她同小珉一起祷告,把前途交在神的手里。那时每个周末,我们一起搭公共汽车到纽约,再换地铁到皇后区牙买加的会所聚会。我们通常在教会的姊妹之家,或其他接待弟兄姊妹家里过周末,也参加教会在周末举办的各样聚会。妈妈也常常在教会中交通、做见证、尽功用。年夏天,小姨夫帮妈妈在罗得岛州府普罗维登斯找到了一份工作,在一家中国进口公司做销售员。我们一家搬去普罗维登斯市的一所公寓住,离普罗维登斯教会会所很近,走路仅需10多分钟。从此我们有了正常的教会生活。妈妈又开始了她司琴和照顾年轻弟兄姊妹的服事。妈妈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,在上下班乘公交车时传福音,甚至向在她店里光顾的顾客们做见证。妈妈同当地的弟兄姊妹们打成一片,也用她流利的英语与美国的弟兄姊妹们交通。她从小家里一直有佣人,自己从不煮饭。在美国却学会了烹饪,经常请弟兄姊妹及朋友们来我们家爱宴交通。其中包括在布朗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、小珉和锡安的同学、其他的福音朋友们。妈妈也借着各样的机会在当地传扬福音。当表弟惠晨和惠勤在暑假期间来东岸打工时,妈妈也热情地把他们接待在我们的公寓里。年,小珉从罗得岛学院转到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。弟弟锡安第二年也考进了东北大学。妈妈于年跟着我们搬来了波士顿,在中国城的南扣夫社区医疗中心(又称华人医务中心)工作。妈妈的英文好,她在那里帮助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填写表格,申请老年保险,跟各种保险公司打交道等。因妈妈热情诚恳待人,所有认识妈妈的人都非常喜欢她。

图20:妈妈在社区医疗中心工作时的照片。

小玲、小琼和她们的家人于年也移民来美国。在新泽西住了一阵子后,小琼一家搬到波士顿与妈妈住同一栋公寓楼。那时候小琼还没有找到工作。妈妈在报上看到一处有关爱达山初级学院培训牙医助理的广告,就帮小琼报了名。因为小琼英文不好,妈妈自己也报了名,陪小琼一起上课。接下去的整整7个月,妈妈在下班后每周3次,与小琼一起搭地铁,再换公交车去爱达山初级学院上3小时的课(晚上6点到9点)。已63岁的妈妈为小琼翻译老师的讲课,平时同她一起做功课,一起准备考试。在妈妈的帮助下,小琼顺利地通过了考试。她们俩都取得了牙医助理的证书。妈妈还为小琼在华人医务中心找到了牙医助理的工作,从此小琼有了固定的工作。妈妈还用她自己的牙医助理证书去牙医诊所做义工,协助牙医师免费为离家出走的流浪孩子们看牙病。在波士顿,妈妈起初在纽顿教会聚会。不久后,教会为了剑桥校园工作及中文的服事,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中心借用了场地,开始了剑桥教会的聚会。在那里,妈妈司琴、聚会、扶持弟兄姊妹们。妈妈经常请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来家里爱宴,也每周去麻省理工学院参加学生们在周五的读经及周日的擘饼聚会。妈妈爱所有年轻的弟兄姊妹们,如同爱自己的儿女一样。有上海来的学生,妈妈问他们想吃什么,他们不经意地说想吃上海菜。妈妈就自己动手煮了“腌笃鲜”(咸肉加笋等8种荤素搭配的食材煮成的汤),请他们来家里吃。谁有病痛,妈妈会给他们送去药品或药膏;谁生孩子,妈妈会去帮忙照顾,送上小孩衣服和玩具……他们也都当妈妈如同自己的母亲,向妈妈述说自己各种的问题和难处,妈妈会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。对他们而言,妈妈犹如他们自己的妈妈,更是他们属灵的母亲。

图21: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在妈妈的公寓里爱宴、聚餐、交通和唱诗歌。前排左三是妈妈。

图22:毕业后的方家祯和方余丽美带着儿女回上海工作,妈妈多次回上海探亲都会去他们家,送上他们儿女喜欢吃的美国食品。

从在大陆时起,妈妈出门时常带着个“百宝箱”似的大包: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有需要,妈妈总能从她的“百宝箱”里找出所需要的:喉咙痛——清音丸;肚子不舒服——*莲素/牛*解*丸;咳嗽——止咳含片;头发乱了——梳子.....妈妈经常介绍生病的美国弟兄和姊妹们来试用她所惯用的中药。有一次,一位年轻的美国弟兄喉咙痛得不得了,妈妈让他试用几粒清音丸,要他晚上睡觉时含在舌头下。第二天,弟兄说:“这药味道像泥土,但效果神奇!”妈妈还经常买各类的《圣经》、属灵书报和诗歌送人。新来的福音朋友和新得救的信徒,她都主动送书给他们。所有接触过的,她都尽量保持联络,哪怕他们搬到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,她每年都寄贺卡来与他们保持联系。(待续)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