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鲁士统一战争中,为何将奥地利排除在外?简单点说,就是此国太强了。“此国”不是别国,正是奥地利。
普鲁士吃不掉奥地利,只能把它踢出去了。
十九世纪中期,由于长年受到英法俄等欧洲大国的欺负,普鲁士和奥地利都主张统一德意志地区,就连当时由小城邦组成的德意志联邦也主张统一。因为只有统一了,大国才不敢欺负德意志人。
不过,虽然大家都同意统一,但究竟要怎么统一。普鲁士、奥地利、德意志小城邦三方的主张却并不同。
一开始,方案有两种。
一种是小城邦主张的“大德意志方案”;
当时的小城邦代表们认为,新建立的德意志国家,其国民必须是纯粹的德意志人,不能有非德意志民族在内。但是这个主张,奥地利极力反对。因为奥地利的地盘上,大部分都是非德意志人。如果按照这个主张统一,那么奥地利要主动放弃80%的领土。这是奥地利不能接受的。
所以奥地利就抛出了一个“大奥地利方案”。
也就是把当时德意志各邦国和奥地利王国直接合并,足成一个横亘中东欧,疆土面积超越法国,人口约七千万的帝国。按照这个方案,奥地利没有任何领土损失。
下图黑色的部分,就是奥地利主张的“大奥地利方案”。
由于主张分歧太大,所以小城邦的代表和奥地利代表就不停的扯皮。
最终,奥地利国王佛兰茨约瑟夫一世扯皮扯烦了,就牛逼轰轰的宣布:奥地利王国境内的每一寸领土都是不可分割的,奥地利绝不放弃任何一块非德意志民族聚居的领土。
于是就因为这一句话,奥地利就把所有小城邦的代表全得罪了。之后,普鲁士国王趁机抛出了一个“小德意志方案”。这个方案简单的说,就是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等于普鲁士+小城邦,不包括奥地利在内(整个奥地利都不包括,就连奥地利的德意志人聚集区也不包括)。
其实普鲁士境内也有非德意志民族,比如波兰人。如果按小城邦提出的方案,普鲁士也要放弃一部分领土。不过当时奥地利死不松口,并且普鲁士的非德意志人也不多,小城邦在权衡利弊后,认为统一是必须的,他们没有能力统一,奥地利又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,又臭又硬,所以最终大家就支持了普鲁士的方案。
确定了统一方案之后,普鲁士国王自然就被大家推选为了德意志皇帝。不过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·威廉四世很清楚,想踢出奥地利是很困难的。奥地利是大国,一群小国开会说要踢出它,它就能就范?
所以普鲁士国王就拒绝了小城邦抛给他的大帽子。并在~年期间,韬光养晦十余年整顿*队。力求一战打服奥地利。
后来威廉一世继位,俾斯麦担任首相。他先是拉拢奥地利,以德意志联邦*队的名义和丹麦开战,并轻易取胜。之后又与意大利结盟,向奥地利发起所谓的“德意志之战”。最终普*以少胜多,让奥*付出五倍于自己的伤亡打赢了战争。
为了防止英法俄势力的介入,俾斯麦关键时刻见好就收,迅速与奥地利议和。普鲁士顺利的解散德意志邦联,兼并石荷地区、汉诺威、黑森、拿骚和法兰克福,并约定奥地利不得干涉小德意志区域内的事务。奥地利表示同意。
于是最终,奥地利就被踢出了德意志,就此出局。此后,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,组成奥匈帝国,专注在巴尔干地区扩张。
总的来说。德国统一之所以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,这主要是因为普鲁士的方案得到了德意志地区各邦国代表的支持。如果大家不支持,普鲁士是不可能踢出奥地利的。而普鲁士之所以一定要踢出奥地利,不是吞并,则是因为普鲁士的实力不行。吞并奥地利是不可能的。战争长久打下去,必然会遭到英法俄的干涉。脾斯麦是一个睿智且懂得见好就收的*治家。在处理奥地利问题上,他做得非常明智。